MS小说网
会员书架
首页 >科技幻想 >我家老攻是反贼[基建] > 第54章 国之重器

第54章 国之重器

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

即使相识之日不久,封深对他又几乎算得上予取予求,但陆定渊几乎是从一开始便知道,他与他之间有天堑之别。

因为他们不同的出身、才干与过往,二人对许多人与事的做法及看法都截然不同,虽然在他人眼中他们恐怕已是沆瀣一气,同进同退。

如果是过去的陆定渊,会认为封深今日所为泰半是无用之功,这些出身卑微的少年天资低下,头脑愚钝,不要说体察到这些动作背后的深意,说不定已经有人心生怨怼,只是因为白日所受的这场惊吓——虽然这种猜测至少在现在,不过是心胸狭窄的陆定渊给他们栽上的莫须有罪名。

但显而易见,这些少年今后要受的考验远不止于此,不如一开始便让他们知道没有任何东西是他们生来便应得的。

以免日后出现像元嘉这般的蠢货……

轻柔的触感从脑后传来,就着房内暗淡的烛火,封深一边简略地向陆定渊述说将那些少年送回各家后,他们的家人对这些得到了莫大荣耀的孩子的态度,以及这些少年身上由此发生的可见变化。

见到了家人的笑颜之后,再回想战前城下那密密麻麻的聚集的凶人,这些少年终于挣脱了那自己不知何来的沮丧,想到倘若没有依靠封深得来的强大而又残酷的兵器,今夜横躺在城外的诸多尸首,便会变成他们自己和家人的尸体。

封深对他们的变化只总结成一句话,陆定渊撑着下巴,一边由他扯来布巾擦拭自己湿润的长发,几乎能想到具体的场面。

“畏威而不怀德”……倘若一个人的权威已经达到金光加身的地步,反而任何一点怀柔都会令卑下之人感激涕零。

他又看向灯下的少年,就连伺候人的小事,也能被他做得像来到这世上做过的任何一件大事一般认真。

他知道封深的用意并非如此,其实他在昌江县内许多做法的背后用意都可谓单纯,但无须陆定渊特意给他铺路,结果却也不差。

“算了,”他说,“就这样罢。”

来自晏城的卫所军诸将却不能就这样算了。

昌江县衙今夜的灯烛至少有一多半是他们点的,但直到灯熄,他们也不能讨论出什么更好的章程,几乎一夜辗转未眠。

平心而论,被那名叫元嘉的锦衣卫千户遛了七日,只有最后这半日才匆忙赶了几里路,他们虽然在东南省的地方守军中算不上什么精锐,也不至于因此感到多少疲乏。

但如今他们却宁愿自己疲乏一些,打一场或有伤亡,但中规中矩的仗,而不是来捡一个与其说是烫手山芋,倒不如说是催命符一般让人头皮发麻的便宜。

锦衣卫指挥使陆定渊,这名字可谓如雷贯耳,而真人更是不虚其恶名!

他说此战之功也要分给卫所军一份,若是没有他们将锦衣卫内贼元嘉一路护送过来,让他仍滞留晏城,用种种谎言迷惑人心,怕是如今众人仍被蒙在鼓里云云。

他说得如此轻描淡写,卫所军众将也仿佛在那一刻见到了请功折子上各自的姓名,下一刻便猛然清醒。

陆定渊说,不仅锦衣卫受了卫所军的人情,如今的昌江城百姓,乃至于晏城至昌江城一线百里方圆内的所有百姓,值此生死存亡之际,更是离不了卫所军这场及时雨。

不出所料的话,不出三日,晏城便会传来省府生变的消息,作为东南省与江南道之间的重要关隘,晏城是兵家必争之地,但卫所军若是就此匆匆赶回,则对大局无益,因为祝明志一旦举起反旗,首当其冲不是晏城或昌江城,而是昌江城与省府之间的蕴县。

蕴县不保,就是昌江县独力面对不知多少的叛军,昌江城看似有几分自保之力,但经过两次以少敌多的大战,无论人力还是物力都已快到极限,前途不容乐观。

若是蕴县同昌江县两县皆失,唇亡齿寒,晏城自然危殆。

情势如此紧迫,现今之计,只能倚靠卫所军作为一支唯一一支可用之兵,或奇袭正值空虚之时的下江府,或以昌江城为依托,据守山关,遏止叛军串联北上之势,不仅保住晏城关,更要保住晏城关背后的江南道。

因为东南两年大灾,江南也受波及,对朝廷来说,东南可以乱,江南决不能乱。

陆定渊居高临下,问众人道:“其中关键,我们想大家都应当明白。”

——我们明白个鬼!

晏城卫所军的众武将心中大骂。可谁也不敢在那双眼睛的审视下多说一个不字。他们在这一刻的心情与过去的林兴贤重叠了,都是“一波未平一波又起”,谁想到一次普普通通的兵马调动,竟然会将他们卷入这样的大事!

这些武将当然是很不愿承认,地方和朝廷之间若隐若现的抵牾,布政使大人这几年在东南省的作为,下面那些兵勇不懂,他们这些武将却不可能一无所知。

实际这次调兵就处处诡异,但凡人总是如此,除非事到临头,否则总是觉得只要自己不去多看,不去多想,他们不愿见的东西就会不存在,他们不愿想的事情就不会发生。

正如现在。

点击切换 [繁体版]    [简体版]
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